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何龍 攝
深圳特區報北京3月5日電(特派記者 楊媚 綦偉)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擘劃出中國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提高自貿區建設質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設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深化創業板改革”……一系列帶有廣東、深圳元素的規劃、部署令人倍感振奮。
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及的不少改革舉措,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深圳已先行先試,得到了中央的肯定與推廣,許多重要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項目等,也與廣東、深圳未來發展密切相關,鼓舞人心、摧人奮進。
提高自貿區建設質量
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5年工作時提到,我國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新設了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深化在服務業開放、金融開放和創新、投資貿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監督等方面先行先試,在更大范圍推廣復制成功經驗。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還提到,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發揮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對外開放門戶作用,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區。
【延伸閱讀】去年4月,包括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在內的廣東自貿區掛牌,在簡政放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企業注冊流程、跨境電商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在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發揮重要作用。2016年開始,深圳將進一步加快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設,創新自貿片區和前海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探索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改革創新。
形成帶動力強的創新中心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國家資助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用,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的創新性省份、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還提出,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珠三角地區建設開放創新轉型升級新高地,加快深圳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促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加快發展。
【延伸閱讀】今年廣東省將提升對內對外開放聯動性,務實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等建設發展。
深圳是十八大后中央批復的首個城市單元的自主創新示范區。未來5年,深圳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內地與港澳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合作走出去。加大內地對港澳開放力度,推動內地與港澳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升級。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加快兩地市場互聯互通。加深內地同港澳在社會、民生、文化、教育、環保等領域交流合作,支持內地與港澳開展創新及科技合作,支持港澳中小微企業和青年人在內地發展創業。支持共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臺建設。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
【延伸閱讀】2016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未來5年,深圳將積極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建設合作共贏的開放之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港澳的深度合作,促進珠江口兩岸協同發展,促進泛珠三角等更廣范圍區域合作。
建設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
【延伸閱讀】以廣州、深圳為主要輻射中心,珠三角各市中心城區為支撐,各主要功能節點城市為依托,攜手港澳共建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已寫入廣東省“十三五”規劃綱要。
推進廣東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區建設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出,深入推進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天津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區建設。
【延伸閱讀】2016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推進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海洋經濟。
深圳正在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范市,2016年,深圳將加快發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推進珠江流域綜合治理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程中提到,要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為重點,控制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推進重點城市“煤改氣”工程;實施重要江河湖庫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完成重要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實施重點湖泊水污染綜合治理和長江中下游、珠三角等河湖內源治理,推進長江、黃河、珠江等七大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力度,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
【延伸閱讀】2016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狠抓練江、茅洲河等跨市域河流和城市內河涌污染整治。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