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動能穩定前行,“新經濟”異軍突起
“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我們非常受鼓舞。乍一看起來,‘雙創’只是個人或者中小微企業的事,但實際上,大企業同樣是創業、創新的主體。”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發言中說。他隨即提出建議:充分發揮大企業作為“雙創”資源和業務平臺的作用。
“確實,‘雙創’不僅是中小企業的事,大企業也非常需要。”李克強就此回應道。他以韓國“創造經濟革新中心”為例指出,政府可以與大企業、科研院所及教育機構協作搭建平臺,共同推動創業、創新。
“經過過去30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已經走到了一個節點上。傳統發展方式的邊際效益正在降低,這個時候要依靠創新驅動,依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形成新的經濟模式、新的業態,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動力。”總理說。
李克強表示,本屆政府在保證傳統動能穩定前行的同時,一直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現在看,新經濟、新動能的帶動作用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李克強說,新經濟不僅帶動了就業增長,還帶動了傳統動能的改造升級。“傳統動能穩定前行,‘新經濟’異軍突起,這會共同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總理強調,發展新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僅需要技術創新,更需要體制機制創新,釋放千千萬萬人的創造力。“有人說,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靠的是中國人的‘勤勞’。”他說,“現在,如果我們讓中國9億勞動力、特別是1.5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專業人才放開手腳,充分施展他們的‘智慧’,那中華民族將會迸發出難以想象的競爭力。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際上也是激發農業中的“新經濟”
“你來自袁隆平公司啊?請代我向袁先生問好!”李克強對全國政協委員、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伍躍時說。伍躍時在發言中建議,要加快培育真正懂得農業技術的農場主、種糧大戶和專業種植能手等“職業農民”。
“不光要培育‘新農民’,更要讓這個行業真正有吸引力!”李克強說。他強調,要在不損害農民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入股等多種方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真正獲得實惠。
同樣來自農業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正大集團副總裁楊小平,著重聚焦農業發展面臨的難題。“糧食產量‘12連增’將傳統農業增產潛力發揮到極致,繼續增產面臨一些現實困境。要應對這一挑戰必須有新的發展理念,這個新理念就是總理所說的‘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楊小平說。
李克強隨后表示,糧食產量12連增對國家功不可沒,但也要認識到,農業發展面臨新的情況:一方面糧食庫存和收儲費用正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因為農業勞動生產率偏低,我國的農產品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價格。
“必須認識到,中國處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很難關起門來保護農業。我們會不斷完善惠農、富農政策,同時,也要通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破解農業發展難題。”總理說,“一家一戶的一畝三分地,很難進行大規模機械操作,提高生產效率。所以要在繼續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同時,根據中國國情,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這實際上也是激發農業中的‘新經濟’。”
他進一步強調,發展現代農業決不能“掠奪”農民,而要真正促進農民增加收入。這不僅需要適度規模經營等探索,也需要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帶動農民進城就業。“這些課題,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委員認真研究,向我們提出更多真知灼見的建議。”李克強指出,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
“過去一年,大家同心同德、奮力攻堅,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李克強最后說,”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發展的,沒有挑戰我們可能偶爾還會懈怠。但越是面對挑戰,我們會更加堅韌、越戰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