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巨款究竟打點了誰?
新華社發文追問張曙光索賄受賄2300萬元參評院士始末
據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記者涂銘、徐蕊) 日前,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向企業巨額索賄,用于參評院士一消息引發公眾嘩然。作為我國的最高學術榮譽,院士桂冠評選也要花錢?這筆資金打點了誰?新華社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顯示,在中科院2007年院士增選中,技術科學部45人的有效候選人名單中,張曙光在列。而在200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中,技術科學部的27人的初步候選人名單中,張曙光再次位列其中。兩次參評專業都是“鐵道車輛”。
張曙光涉嫌受賄案10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在庭審中,張曙光稱,他先后3次向今創集團總裁戈建鳴索取錢款共計人民幣800萬元、兩次收受武漢正遠鐵路電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計1000萬元、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丙玉錢款人民幣500萬元,均與參評院士“需要花錢”有關。
在庭審中,張曙光回憶:2006年他為參評院士做準備,戈建鳴得知后主動找到他,表示需要用錢、用多少就跟他說。張曙光回答“200萬元差不多”。大約2006年底2007年初,戈建鳴第一次給張曙光拿來了200萬元。當公訴人問道:“這筆錢是用來參評院士的嗎?”張曙光明確回答“是”。
根據張曙光供述,2007年參評因少了7票落選,他多次和戈建鳴電話溝通參評院士一事,主要商量“如何花點錢”促成此事。“戈認為是錢花得不到位,不是想象的這么簡單,下一次要早作準備。”此后,戈兩次從常州開車到北京京都信苑飯店,每次將300萬元的現金用紙箱裝好后交給張,用于張曙光參評院士開銷。
王建新則在接受調查時回憶稱,“2008年七八月,張曙光找我去他辦公室,當時他正在準備第二次申請院士,需要組織科研成果,讓院士們了解他的成果,還要打點評審,需要一些費用。”王建新立即表示可以“贊助一部分”,還表示自己了解到武漢大學引進一個院士需要安家費、科研經費等500萬元,于是按照這個標準第一次給張曙光送去500萬元。2009年三四月,張曙光的初評挺順利,在他的辦公室,王建新表示“評上了還得感謝評審”,自己可以再贊助。王建新說,2009年,張曙光第二次以1票之差落選,很沮喪。王建新則表示,即使落選了,也得感謝評審,當年11月份,他又給了張曙光500萬元。
當公訴人問及張曙光為何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丙玉錢款500萬元時,他同樣表示“當時正是第二次申請院士,需要花錢”。
中科院:若有院士受賄 將嚴肅處理
據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徐蕊、周琳、張建松、涂銘、朱峰)近年來,院士增選工作備受關注,有關質疑也層出不窮。上海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沈建華研究員認為,近年來很多案例都說明,目前在我國的院士評選中,出現越來越需要“運作”的情況,甚至由單位出面,組織強大的公關團隊,有強大的財力支持,這在圈內幾乎是公開的秘密。當選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強、學術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擁有一定社會地位、能夠調動一定行政資源的人。
針對這些質疑,中科院學部工作局11日晚上發表聲明表示,在張曙光參選過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關于“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在此次有關方面的司法調查中,如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除其本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外,中科院將按照院士章程的規定和程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歡迎社會監督。
在此次張曙光案件中,“需要‘打點’的究竟為何人,必須追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這么巨大的金額更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鑒于院士制度在執行中出現走樣,專家呼吁,對于院士評審中的種種弊端,有必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增加透明度,接受公眾監督,把院士評選的全過程都放進“制度的籠子里”加以監管,減少院士評選中的腐敗現象,同時將一些熱衷于參選院士的高官、央企高管,置于公眾和同行的監督之下。
(原標題:千萬巨款究竟打點了誰?)